十二指肠腹痛的规律
1、慢性经过消化性溃疡发生呈慢性过程
一般病史较长,通常可为几年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。
2、周期性发作消化性溃疡的上腹痛
多呈周期性发作,且有季节性,多在秋冬、冬春气温变化较大季节发作。
可因气候突变、过劳、精神与情绪、饮食不节、吸烟、药物等因素诱发。发作期和缓解期交替出现,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天或数周不等,症状缓解后经过长短不定的缓解期后可再发。随着病情进展,发作次数增加,持续时间延长,缓解期相应缩短。
3、节律性疼痛上腹部节律性疼痛
这种情况是消化性溃疡的特异性典型症状,与进食有密切关系,也是诊断消化性溃疡的重要依据。
但有10%-15%患者可无疼痛,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。疼痛性质多为轻中度隐痛、胀痛或烧灼痛。胃溃疡疼痛位置在剑突下正中或偏左,多在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发生,持续1-2小时后逐步缓解,形成进食疼痛缓解的规律,患者因此常有畏食现象;十二指肠溃疡多为空腹痛或夜间痛,疼痛位置常在上腹偏右,多发生于进食后3-4小时,持续至下次进餐后方可缓解。形成疼痛进食缓解的规律,疼痛发作时稍进食或服碱性药物可缓解,因此病人可有频食现象。
4、如何诊断十二指肠损伤
上腹部穿透性损伤,应考虑十二指肠损伤的可能性。钝性十二指肠损伤术前诊断极难,究其原因:
十二指肠损伤发生率低,外科医生对其缺乏警惕。
十二指肠除第一部外均位于腹膜后,损伤后症状和体征不明显,有些病人受伤后无特殊不适,数日后发生延迟性破裂,才出现明显症状和体征。虽然十二指肠破裂后,多立即出现剧烈的腹痛和腹膜刺激征,实属腹内脏器伤的共同表现,并非十二指肠损伤所特有,而合并腹内多脏器损伤更增加诊断的困难。
如何鉴别胃癌与十二指肠溃疡
1、疼痛性质的改变
溃疡病的特点是规律性的疼痛。胃溃疡为饱餐痛,疼痛在饭后半小时至2小时出现,至下次进餐前疼痛已消失。十二指肠溃疡是饥饿痛亦称空腹痛,疼痛多在饭后3~4小时出现,持续至下一次进餐前,进食后疼痛可减轻或完全消失,有的病人可出现夜间痛。如果溃疡发生在距十二指肠相近的胃幽门部,则疼痛节律性与十二指肠溃疡相同。一旦胃溃疡疼痛性质发生了改变成为持续性疼痛或者有所减轻,此时应警惕癌变的可能,应及早去医院检查。
2、短期内明显消瘦
凡年龄在40岁以上的胃溃疡患者,短期内有食欲减退、厌肉食、恶心、呕吐、吐隔宿食或暗红色食物、营养状态不佳、明显消瘦、疲乏无力等症状,且药物治疗效果变差,这可能是恶变的信号。
3、上腹部出现固定的包块
一部分胃溃疡病人在其心窝部可摸到包块、质硬、表面不光滑,而且包块迅速增大,按压疼痛。随包块的增大,呕吐也随之加重,此种情况大都是发生了恶变。
十二指肠的发病原因
胃酸及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及影响因素:胃酸一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,尤其是胃酸的作用,在溃疡形成中占主要地位。
削弱粘膜的保护因素:粘液一粘膜屏障的破坏正常情况下,胃粘膜由其上皮分泌的粘液所覆盖,粘液与完整的上皮细胞膜的脂蛋白层及细胞间连接形成一道防线,称为粘液一粘膜屏障。
中医角度:认为由于饮食方面,导致肝部气滞化热,中焦虚寒等原因,就是可以理解为经常饮食无规律,暴饮暴食,长期饮酒等,导致消化系统出现问题,或者由于精神不佳,喜怒无常,导致肝气郁结等。
西医角度:原发性十二指肠炎一般为原因不详,需要经过正规的检查后才能得知,如药物,刺激性食物,烈酒都会引起这病,继发性十二指肠炎,又称为特异性十二指肠炎,一般由于病毒、细菌感染,肝炎,胰腺等等所引起的。